首页

同好小屋 女王调教

时间:2025-05-23 04:51:49 作者:加沙北部两家仍维持运营的医院遭以军包围 浏览量:23955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李纯)今年3月4日是第七个“国际HPV知晓日”,主题为“让世界少一份忧虑”。值此期间,人乳头瘤病毒(HPV)知晓日活动在国内多地举办,旨在提高大众对宫颈癌防治的认知水平,助力加速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乔友林呼吁,除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外,还应高度重视筛查后的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治疗、随访、全程管理,运用先进技术、产品、疗法,加强宫颈癌防治力度。

  加速消除宫颈癌:尽早发现并干预宫颈癌前病变

  我国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控工作,自2009年起先后将宫颈癌防控相关工作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中国行动等重要工作。2023年,为加快推进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再次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促进宫颈癌早筛早诊早治。

  乔友林指出,从宫颈发生癌前病变到进展为浸润性子宫颈癌是个漫长的过程,给了临床很长的窗口期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干预。在科学管理下,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开展三级预防措施,即为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在适龄女性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可以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

  乔友林认为,目前对于前两步,即疫苗接种和早筛早诊,已经有了很大进展。我国女性HPV疫苗接种率和宫颈癌筛查普及率近年来逐步提升,尤其是筛查,已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约20%的宫颈高级别癌前病变可能在10年内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筛查发现之后必须配合有效的“早治”手段以及科学随访监测,才能真正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宫颈癌的重要防线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当前在宫颈癌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宫颈癌新发患者达到15.07万人,5.57万人死于宫颈癌。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飞介绍说,宫颈的病变包括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多为HPV一过性感染所致,60%的病变可自然消退;而高级别病变,也称为子宫颈癌前病变,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宫颈癌前病变主要是指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原位腺癌,多为HPV的持续感染所致,发生宫颈癌的几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可以通过细胞学及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的“三阶段筛查”来发现和诊断,需要及时接受规范性治疗。

  陈飞也表示,由于有病变持续存在、复发的风险,子宫颈癌前病变即便经过治疗,其后续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仍然高于普通女性,规范治疗后还要随访至少25年。

  期待更多创新方案,助力实现宫颈癌防控

  在宫颈高级别病变治疗方面,目前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仍以有创性手术治疗为主,尤其以宫颈切除手术和消融手术为主。这可能为育龄期女性带来生育相关风险。

  陈飞指出,传统手术治疗是经典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发生出血、感染、宫颈狭窄、宫颈机能不全等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有可能给未来生育结局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术后仍存在持续高危HPV感染,进而面临复发及进展的风险。“有效、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延缓女性患者宫颈创伤,降低未来生育风险。”

  对此,乔友林也表示,在推进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的过程中,也要让女性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多年来,宫颈癌前病变药物治疗领域进展相对缓慢,突破难度高。我国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如果能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操作便捷的癌前病变治疗产品尽早问世,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对于我国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将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目前全球首个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非手术治疗产品APL-1702已完成国际多中心关键Ⅲ期临床试验,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数据将在今年3月的两场国际学术大会上发表。乔友林也表示,期待未来有更多无创、生育友好型的创新疗法出现,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也为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的实施注入新的力量。(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十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开幕式上演大型花灯剧《爨碑传奇》

“丑得一般的不想买,丑成这样的必须买”——凭借出色的外型条件,这件以“铜奔马”为原型开发的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成为馆内销量冠军。从此,甘肃省博物馆在热爱“丑东西”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华东首批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飞抵宁波 新通道保障“鲜”入境

清明期间,国内各地均迎来祭扫高峰,祭祖和探亲成为今年清明出游的主要形式。据预测,今年国铁南宁局客流高峰日为4月6日,预计发送旅客70万人次,主要集中在南广、贵广、云桂铁路、黎湛、田靖、黔桂、焦柳等热门线路,及区内动车途经的城市。节日期间,国铁南宁局重联113列、加开98列旅客列车,主要有南宁至河池、三江、贺州、玉林、东兴、崇左,桂林至玉林,柳州至梧州,贺州至永州等热门方向。后续,国铁南宁局还将根据“一日一图”适时调整运输方案,满足旅客清明节出行需求。

新华社权威速览 | 推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主席这样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黄路生指出,广东坚定实施“粤强种芯”工程,积极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通过10多年努力,育成了乡下黑猪(壹号土猪)、天露黄鸡2号、温氏麻黄鸡3号、河东1号肉鸡、岭南黄鸡5号等5个新品种(配套系),为猪、鸡生产提供优质种源保障,呈现出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内地奥运健儿访港公开活动门票发售 不足40分钟即告售罄

公安部此次对公交专用道进行优化调整,正是对公众“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效率”诉求的回应。其实,全国不少城市在不影响公交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已经开始了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的探索。总体来看,这些实践得到市民点赞,公交车通行效率未受明显影响,社会车辆通行效率有一定提升。

(两会访谈)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李占国:“抓前端、治未病”绘就好“枫”景

从肾上腺皮质癌病人的真实求医经历,魏琴看到了罕见病患者面临的共同“痛点”:“罕见病目录中,纳入的罕见病种类少,医疗报销药品目录及国家准入的进口药目录中药品种类受限。”

相关资讯
宠物粮虚标成分?邢台市南和区:暂停生产 排查整治

2023年是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开局之年,专门立法工作驶入快车道,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检察公益诉讼立法研究持续深入。最高检应勇检察长提出“公益诉讼检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并在《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署名文章,全面梳理了党中央对检察公益诉讼改革的系统部署,深入分析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世界法治文明“新样本”“新形态”的实践特色,总结提炼了检察公益诉讼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特点,科学回答了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的现实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9月21日,会同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最高法、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专题研讨会,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检察公益诉讼实践发展、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中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专家学者在学术研讨中也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论述,认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一项中国影响世界的具有创举意义的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制度创新价值。此外,学术界对检察公益诉讼立法高度关注,多所高校研究形成立法专家建议稿。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也为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最高检与最高法通过工作交流会商会等方式就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进行广泛交流和协同研究,并就立法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调研;与司法部召开工作交流会商会共同推进立法研究。最高检通过各种形式收集地方检察机关立法需求和建议,全面梳理汇总司法实践中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突出问题,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固定的成功经验,以及检察公益诉讼不同于其他诉讼的特殊规律等,丰富立法实践样本。三是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进程加快推进。年初政法领域立法规划明确做出了部署,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为一类项目;最高检组织力量形成《检察公益诉讼法(建议稿)》,10月27日,中国法学会专门召开立法专家咨询论证会对建议稿条文进行逐条论证;12月6日,最高检与最高法、司法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共同召开起草工作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12月20日,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正式启动立法程序。

热门资讯